企業存儲購買指南:統一存儲與超融合基礎設施– Luisuantech

Luisuantech

企業存儲購買指南:統一存儲與超融合基礎設施

LST N5100 Series

關注我:

隨著組織應對數位轉型的複雜性,管理不斷增長的資料量(結構化、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壓力從未如此之大。現代企業需要能夠在不影響可靠性或安全性的情況下提供高效能、無縫可擴展性和操作簡單性的儲存解決方案。在這種格局中,兩種主導架構已成為主要競爭者:統一儲存和超融合基礎設施(HCI)。了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並了解何時選擇SAN、NAS和HCI——對於任何制定面向未來的企業存儲購買指南的IT領導者來說都至關重要。

企業儲存架構不斷發展的格局

要了解現代儲存系統的價值主張,有必要重新審視基本模型:儲存區域網路(SAN)和網路附加儲存(NAS)。SAN通常使用光纖通道或iSCSI協議,提供塊級存儲,非常適合數據庫和虛擬化環境等高性能、低延遲應用程序。另一方面,NAS透過標準乙太網路提供檔案級訪問,使其非常適合共享檔案服務、媒體儲存庫和協作工作負載。

雖然SAN和NAS仍然具有相關性,但它們的營運孤島(獨立的管理工具、不同的擴展模型和重複的基礎架構)推動了整合需求。這為統一儲存鋪平了道路,將區塊和檔案服務合併到一個平台中。同時,虛擬化和雲端原生應用程序的興起推動了超融合基礎設施的出現,它將計算、存儲和網絡分解為在商用x86硬件上運行的軟件定義的橫向擴展架構。

統一儲存:毫不妥協的整合

統一存儲系統通過從單個陣列提供塊(SAN)和文件(NAS)協議來解決維護單獨的SAN和NAS環境的低效率問題。這種融合簡化了採購、減少了機架空間並簡化了管理,這對於運行需要資料庫效能和檔案共享功能的混合工作負載的企業尤其有價值。

一個突出的例子是LST N5100系列統一儲存設備.N5100專為大中型企業設計,支援並發FC、iSCSI、NFS和SMB/CIFS協定,實現跨不同應用環境的無縫整合。其模組化設計允許獨立擴展容量和效能,精簡配置、快照和複製等高級功能可增強資料保護,而不會增加複雜性。

超融合基礎設施:透過整合實現敏捷性

相較之下,超融合基礎架構(HCI)透過將運算、儲存和虛擬化整合到單一軟體定義堆疊中,進一步推動整合。IT團隊無需管理單獨的伺服器和儲存陣列,而是部署線性擴展的相同節點的叢集,從而同步增加容量和運算能力。這種模式大大縮短了部署時間,簡化了生命週期管理,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通常會降低總擁有成本(TCO)。

LST H5000超融合一體機舉例說明了這種方法。H5000基於企業級硬件構建並與強大的管理程序層集成,可快速配置虛擬桌面、私有云環境和分支機構工作負載。其自我修復架構可確保高可用性,而策略驅動的自動化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干預,非常適合IT人員有限或優先考慮營運敏捷性的組織。

統一儲存與超融合基礎架構:實際比較

在統一儲存和HCI之間進行選擇並不是關於哪個在絕對方面「更好」,而是關於與業務目標、工作負載設定檔和營運成熟度的一致性。以下是關鍵決策維度的詳細比較:

標準統一儲存(例如LST N5100)超融合基礎設施(例如LST H5000)
可擴展性模型獨立擴展儲存容量和效能透過新增節點來橫向擴充(計算+儲存體組合)
性能概況針對I/O密集型、低延遲工作負載進行了優化;支援專用SAN通訊協定平衡的性能;虛擬化和雲端原生應用程式的理想選擇
管理複雜性需要儲存專業知識;對服務的精細控制透過單一管理平台簡化、集中管理
初始成本與總佔成本較高的前期投資;可預測的長期成本較低的初始入門成本;TCO隨著規模的提高而提高
最適合需要區塊和檔案的混合工作負載;集中式資料服務VDI、ROBO、私有雲和DevOps環境

將架構與業務需求相匹配

統一儲存和HCI之間的決策應由特定用例而不是趨勢驅動。擁有管理關鍵任務資料庫、ERP系統和媒體工作流程的成熟IT團隊的組織通常受益於LST N5100等統一平台提供的靈活性和效能隔離。

相反地,採用數位優先策略的公司(例如在數百個遠端辦公室推出虛擬桌面或建立敏捷的私有雲)發現HCI的速度和簡單性具有變革性。例如,LST H5000可以在數小時內部署功能齊全的虛擬環境,而不是數週。

針對特殊效能需求,互補解決方案可以增強任一架構:

  1. LST F3100全快閃儲存系列:F3100專為超低延遲和數百萬IOPS而設計,非常適合金融交易平台、即時分析和高頻交易資料庫。它可以作為統一存儲策略中的性能層,也可以作為專用的全閃存陣列。
  2. 檎平行檔案系統:這種可擴展、符合POSIX標準的檔案系統在高效能運算(HPC)、AI/ML訓練和大規模媒體渲染方面表現出色。與傳統NAS不同,Purlin通過跨節點分配元數據和數據來提供大量並行吞吐量,使其成為需要極高可擴展性時統一和超融合環境的強大補充。

常見問題

我什麼時候應該選擇SAN而不是NAS或HCI?

當您的應用程式需要低延遲的區塊層級存取時,請選擇SAN,例如具有高I/O需求的Oracle RAC、Microsoft SQL Server或VMware vSphere。NAS更適合用於檔案共享、主目錄或內容儲存庫。當您需要整合虛擬化工作負載的基礎架構,並將操作簡單性置於特定於通訊協定的調整之上時,HCI是最佳選擇。統一儲存和HCI可以在同一資料中心共存嗎?

完全。許多企業採用混合方法:使用統一儲存(如LST N5100)來處理核心企業應用程式,而使用HCI (例如LST H5000)來處理動態、可擴展的工作負載,例如VDI或開發環境。這使得組織能夠優化效能和敏捷性。HCI適合小型企業嗎?

是的,尤其是LST H5000,它從2節點配置開始,然後逐步擴展。中小型企業(SMB)受益於降低的複雜性、更快的部署和可預測的許可,使HCI成為企業級基礎設施的絕佳切入點。

未來之路:融合與智慧

展望未來,統一存儲和HCI之間的界限繼續模糊。現代統一陣列越來越多地整合軟體定義功能,而HCI平台則增加了對外部儲存層和容器原生持久性的支援。這兩種架構都採用人工智慧驅動的營運、預測分析和無縫雲端集成,確保您今天選擇的任何路徑明天都能適應。

最終,任何企業存儲購買指南的目標都不是宣布贏家統一儲存與超融合基礎架構辯論,但要為決策者提供使技術與業務成果保持一致所需的背景。無論您優先考慮協定靈活性、部署速度還是總成本效率,正確的架構都存在,而且首先要提出正確的問題。